點擊數:252025-08-18 17:42:29 來源: 氧化鎂|碳酸鎂|輕質氧化鎂|河北鎂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抗酸作用的科學機制:快速中和胃酸,緩解“胃灼熱”的化學邏輯
醫藥級碳酸鎂作為抗酸劑,其核心功能是“中和胃內過量胃酸(主要成分為鹽酸HCl)”,緩解胃酸過多引發的胃痛、胃灼熱(燒心)、反酸等癥狀,背后是明確的酸堿中和反應與生理調節作用。
1.核心化學反應:高效中和胃酸,降低胃內pH值
胃內正常pH值為0.9~1.5(空腹時),當胃酸分泌過多(如胃炎、胃潰瘍患者),pH值會進一步降低,刺激胃黏膜引發疼痛。碳酸鎂進入胃后,會與鹽酸發生快速中和反應:
MgCO?+2HCl→MgCl?+H?O+CO?↑
反應特點:1mol碳酸鎂可中和2mol鹽酸,中和能力強(優于氫氧化鋁,后者1mol僅中和3mol鹽酸,但起效slower);且反應速率快,通常服用后10~15分鐘即可緩解燒心癥狀(普通抗酸劑如碳酸鈣起效需20~30分鐘)。
產物安全性:反應生成的氯化鎂(MgCl?)可溶于水,部分被腸道吸收(鎂元素為人體必需礦物質,可補充每日所需的10%~15%),未吸收部分隨糞便排出,無殘留毒性;生成的二氧化碳(CO?)量較少,僅少數人可能出現輕微腹脹(遠低于碳酸鈣的產氣效應)。
2.附加保護作用:間接修復胃黏膜屏障
除直接中和胃酸外,碳酸鎂還能通過兩個途徑保護胃黏膜:
提高胃內pH值:中和胃酸后,胃內pH值可從0.9~1.5升至3.0~5.0,這個pH范圍可抑制“胃蛋白酶”的活性(胃蛋白酶是胃內主要的消化酶,在pH<2時活性最強,會加劇胃黏膜損傷),減少酶對受損黏膜的進一步破壞;
形成弱保護膜:部分未完全溶解的碳酸鎂顆粒會附著在胃黏膜表面(尤其是潰瘍創面),形成一層薄薄的物理屏障,阻隔胃酸、胃蛋白酶與黏膜的直接接觸,為黏膜修復爭取時間。
熱線電話
13833967259